文章详情

金缕玉衣是什么玉 金缕玉衣是啥

02-10     浏览量:24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金缕玉衣是什么玉,以及金缕玉衣是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1、金缕玉衣是什么?

2、河北满城汉墓金缕玉衣是什么玉

3、金缕玉衣的玉是什么玉

4、“金缕玉衣”是什么?在哪个博物馆有收藏的?

5、“金缕玉衣”是什么?现存哪个博物馆?

金缕玉衣是什么?

玉衣,又称玉匣,早在周秦时就有了,时称“鳞施”。据《吕氏春秋·丧葬》高诱注:“施于死者之体,为鱼鳞也。”为帝王贵族之家厚葬之用。不过真正有实物例证的玉衣是在汉代。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所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崇信玉可以防精气外泄,玉衣能够保持尸骨不朽,同时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当时的王公侯爵已有用玉、革等材料混合制做的服装、铠甲,以显示其所谓高贵的身份地位。也许正是由此才有了死后也要穿上生前就已享受的荣华富贵。又据《续汉·礼仪志》记载:“由于等级不同,玉衣又分金缕,银缕,铜缕三种。”皇帝国戚按身份等级以用此衣。汉代葬制。皇帝死用金缕玉衣,诸侯王用银缕,士大夫用铜缕。其中,遇有皇帝特别恩宠的诸侯王或大将,也有赏赐金缕玉衣随葬的。

汉代皇帝和贵族,死时穿的“玉衣”(又称“玉匣”),是用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用金丝、银丝、铜丝或丝线编缀起来的,分别称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丝缕玉衣”。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出土玉衣的西汉墓葬共有十八座。金缕玉衣墓有八座,共发现九件金缕玉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在他墓中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也是我国考古出土中,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制作完成这样的玉衣要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的。整件玉衣设计精巧,做工细致,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1968年,这件金缕玉衣出土时,轰动了国内外的考古界。

满城汉墓出土的玉衣是西汉汉景帝刘启之子、中山靖王刘胜和妻子窦绾穿的。金缕玉衣外形如同人体,分为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五部分,全部用玉片拼成,再用金丝加以编缀。刘胜的玉衣长1.88米,共用了2498片玉片组成,共用金丝1100克,脸盖上刻制出眼、鼻和嘴,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从外观上看“玉衣”的形状和人体几乎一模一样。头部由脸盖和脸罩组成,脸盖上刻制出眼、鼻和嘴的形象。组成脸盖的玉片绝大部分是长方形的小玉片,双眼和嘴在较大的玉片上刻出,鼻子是用五块长条瓦状玉片合拢而成,惟妙惟肖。上衣由前片、后片和左、右袖筒构成,各部分都是彼此分离的;前片制成胸部宽广、腹部鼓起的体型,后片的下端做出人体臀部的形状。裤由左、右裤筒组成,也是各自分开的。手部做成握拳状,左右各握一璜形玉器,足部作鞋状。一些玉璧,以及饭含、佩带之物等。前胸和后背共置玉璧十八块,并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在“玉衣”的头部,有眼盖、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肛门塞,这些都是用玉制成的。另外。颈下有玛瑙珠四十八颗,腰部有玉带钩。整套“玉衣”形体肥大,披金挂玉,全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玉片的角上穿孔,用黄金制成的丝缕把它们编缀。

金缕玉衣金缕玉衣具体由何人所设计并无史料记载。1968年西汉刘胜和窦绾夫妇墓中发掘出的两套完整的古代帝王贵族的葬服“金缕玉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银缕玉衣目前仅发现一件,是1970年在徐州市东汉彭城刘恭后裔墓中发现的。玉衣长1.70米,共用玉片2600块,银丝800克左右。现存于南京博物馆。

“银缕玉衣”是古代用银缕(线)缀连玉片而制成铠甲形状,穿在死者身上的葬服,也称玉匣,或“玉柙”。

1973年亳州考古工作者在城东南郊董园村一号东汉墓中,发掘银缕玉衣一具,由于该墓已多次被盗,银缕抽空,玉片被毁,仅有残留的玉片散乱在墓室中。其中,较完整者仅剩头部和一只鞋。亳州出土的残破玉衣,是继1968年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金缕玉衣”后,出土的第一具“银缕玉衣”。

据《水经注》载和考古专家论证:根据这具出土的银缕玉衣推断,位于亳州城南郊的一号汉墓应为曹操父曹嵩之墓,因嵩居大司农、大鸿胪、太尉等官职,算是极品了,故着银缕玉衣。

铜缕玉衣到目前为止共发现十二件,年代均为西汉中期到东汉晚期。东汉灭亡后,魏文帝于黄初三年(222)下诏禁止使用玉衣,所以自曹魏以后就不再使用玉衣随葬了。

由于金缕玉衣象征着帝王贵族的身份,有非常严格的制作工艺要求,汉代的统治者还设立了专门从事玉衣制作的“东园”。这里的工匠对大量的玉片进行选料、钻孔、抛光等十多道工序的加工,并把玉片按照人体不同的部分设计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再用金线相连。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的费用几乎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用金缕玉衣作葬服不仅没有实现王侯贵族们保持尸骨不坏的心愿,反而招来盗墓毁尸的厄运,许多汉王帝陵往往因此而多次被盗。从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始,玉衣就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

河北满城汉墓金缕玉衣是什么玉

金缕玉衣主要出土于中国汉代,玉衣也称“玉匣”、“玉柙”,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

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1]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金缕玉衣”是什么?在哪个博物馆有收藏的?

“金缕玉衣”是汉朝时期的寿衣,也就是说是死人穿的衣服,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的价值有多么高。在中国很多博物馆都有收藏金缕玉衣,比如河南博物馆,徐州博物馆等。

第一,“金缕玉衣”的材质。

金缕玉衣是汉朝时期的产物,是汉朝君王或者是贵族去世以后,死者穿的殓服,它的整体外形是人形的,一般穿这种殓服的都是一些身份特别高贵的人,整件衣服是用金丝缝制而成的,而它的面料就是玉片,造价非常的昂贵,因为太过于奢侈,曹丕上位以后,下令禁止使用金缕玉衣。

第二,“金缕玉衣”的作用。

金缕玉衣一开始因为造价高,能够彰显尊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古人认为金玉可以保证人在死了以后,尸体不会腐坏,而金玉还可以让人精气不散,能让人死了以后到达另一个世界,尤其是汉朝的时候,玉的地位很高,相当于是身份的象征,而金缕玉衣也是最高规格的殓服。本身古人用金缕玉衣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尸身不腐,让自己死了以后也能享受极乐世界,可是金缕玉衣不仅没有实现这些愿望反而还给人带来灾祸,引来盗墓贼的光顾。

第三,“金缕玉衣”的所在。

曹丕上位以后,金缕玉衣被禁止使用,多年以后,考古学家在对古墓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了金缕玉衣的存在,而且保存的相当完整,可能是因为古代对玉的使用限制,再加上金缕玉衣是尸体身上的东西,所以盗墓贼才没有偷走他,现在我国好几个博物馆都收藏有金缕玉衣,比如说徐州博物馆,当年徐州出土一个金缕玉衣,徐州博物馆用了很长的时间,把金缕玉衣给修复好,并且展览在博物馆。还有河南博物馆也有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什么?现存哪个博物馆?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

馆藏地点:河南博物院、河北省博物馆、商丘博物馆 、徐州博物馆、临沂市博物馆 。

出土地点:河南、江苏、河北、安徽、山东。

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扩展资料:

金缕玉衣之最:

曾经有媒体报道过“埃及惊现1000具穿金缕玉衣黄金木乃伊”,但那些黄金木乃伊也就是在身上镀了一层金而已,并没有玉的成分,称不上真正的“金缕玉衣”。

玉雕技艺是我国独有,汉朝也是玉雕装饰盛行的时期,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熊传薪介绍说,从长沙出土的金缕玉衣残片来看,它不仅只是简单磨成玉片而已,上面还雕有花纹。

金缕玉衣具体由何人所设计并无史料记载。1968年,西汉刘胜和窦绾夫妇墓中发掘出两套完整的古代帝王贵族的葬服“金缕玉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考察,这两套“金缕玉衣”是我国考古出土中,时代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两套。

我国已经出土玉衣的西汉墓葬共有十八座,而金缕玉衣墓只有八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它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块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整件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1968年,这件金缕玉衣出土时,轰动了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缕玉衣

相关推荐